中华晏氏源流考2008(征求意见稿)

    中华晏氏网 2008年11月27日 晏春林




        关于晏氏源流,历代研究晏氏起源的学者比较多,晏氏家族也有一部分学者探讨、考证晏姓起源,各种见解众说纷纭,难以准确定论。
        现在已经收集到姓氏典籍及各类著作20余种,其中《世本》在宋代已经绝跡,后人编纂《世本辑补十卷》,将晏氏列入炎帝神农氏之后姜尚后裔:“齐有晏弱生婴,本齐公族也”。 汉代姓氏《急就篇》注:“齐有晏弱,本齐之公族”。唐朝林宝编纂的《元和姓纂》,晏氏起源有三:第一,唐尧帝的大臣晏龙,《山海经》中有记载。第二,颛顼帝玄孙陆终第五子安,即晏安。第三:炎帝神农氏姜姓后裔。宋代郑樵编纂的《通志—二十略》“晏氏,或云齐公族,以邑为氏”。宋朝宰相晏殊门生欧阳修敬撰《晏公讳殊公神道碑铭》中:“有姜之裔,齐为晏氏”。明朝崇祯进士晏公文辉撰《晏氏得姓源流考》中:“太公望历十五世曰明敬公者佐桓子,弱生婴。”认为晏氏是姜氏后裔。清朝道光戊戌年张澍编纂《姓氏寻源》其中提到:“卢若虚《刻石记》云:齐太公后有晏氏。”还提到晏平仲次子改为平姓等著述。近代,陈明远汪宗虎编著的《姓氏大全》、田海英编著的《认祖归宗—中国百姓祖宗源流》、张建忠编著的《百姓祖宗源流集》等许多姓氏著作,有关晏氏起源,很多作者都是抄袭前人,人云亦云,泛泛而谈,毫无依据,也未作任何考证,无从稽考。
        历史在前进,社会在发展,随着地下大量文物的发现,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先秦古代史,当今姓氏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。依据山东省潍坊市文化局王振民局长主编的《晏子研究文集》,其中:潍坊市博物馆研究员孙敬明先生所撰有《读两周金文札记—晏子世家小考》,对晏氏起源有突破性的发现和论断,作出了重大的贡献。还有:“柯昌济先生《金文分域编》,提到临淄县(山東省淄博市临淄区)出土的東周齐侯钟,据《金石录》记载:宋朝宣和五年青州临淄县民于城耕地得古器物数十种,其间:钟十枚、薛氏钟鼎款识鎛钟一器,编钟十三器,按以往著录或称齐侯钟,亦把叔夷之“夷”误释为及或弓,今从郭沫若先生所释定。详見《郭沫若文集》历史篇—〈两周金文辞大糸图录考释〉。其中叔夷钟(亦是叔夷鎛),庚壶释文。“叔夷钟铭文合共四百数十字”,依其内容可分为三段。第一段从:“唯王五月辰在戊寅”。至“夷敢用拜稽首、弗敢不对扬朕辟皇君之锡休命”。“此段记载叔夷随师在淄水畔、接受齐公之命而统辖三军,其赏罚允中。得到齐公所赐的莱都赋税和三百个县邑,以及造铁徒四千名”。第二段从“公曰:夷汝康能乃有事”,至“夷用又敢再拜稽首,赝受君公之赐光,余弗敢废乃命。”该节所记齐使叔夷职受左正卿,统理外内之事,并赐车、马、戎兵,以及莱仆三百五十家。第三段从“夷典其先旧。及其高祖蓬蓬成汤”,至全文完结。这段是叔夷在称述其先祖世家,及其到齐王室效命,得到齐灵公的重用和优渥的待遇,而铸造宝钟,以求子孙永保长久。鎛钟铭文所记载齐国叔夷统领三军灭莱的著名战役,正是《春秋左传》记载“魯襄公二年齐侯使诸姜,宗妇来送葬,召莱子,莱子不会,故晏弱城东阳以逼之。”“襄公六年(公元前567年)十一月齐侯灭莱,莱待谋也。四月晏弱城东阳,而遂灭莱。”杨伯峻注:“晏弱已于二年城东阳逼莱,又于五年四月再城东阳”。“襄公六年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。晏弱围棠。十一月丙辰而灭之”。以上是从《鎛钟》、《庚壶》两器铭文与《春秋左传》记载,后合证叔夷与冉子与晏弱同一人。再即《庚壶》此器不知何时何地出土?何时贡入清朝内府?一七九三年《西清续鉴甲编》卷十六第九页著录。《庚壶》今在台北市故宫博物院收藏。“此器铭文原因斑剥过甚,故通常摹本不足百字。近经台北学者张光远先生目验原器,并作X光探究,又新发现铭文七十余字”。其中记载:“唯王正月初吉丁亥、殷王之孙,右师之子,武叔曰庚。择其吉金、铸其媵壶。齐三军围莱、冉子执鼓、庚人门之、执者献于灵公之所”。其下铭文尚多,还记齐军伐莒事件,亦与文献合证,同与此无涉,从略。张政烺先生谓:“春秋时,齐国三军见《国语、齐语》及《管子小匡》等篇,叔夷钟“公曰:余命女政于朕三军……。莱国在今山东省黄县,有莱子城……冉子不见《春秋》经传,齐灵公灭莱之事皆晏弱主之,冉子盖晏弱之字也”。正义:晏氏《齐记》云:齐城三百里皆夷安即晏平仲之邑。汉朝为夷安县,原属高密国(今属山东省高密市)。则在文献中:“晏”与“安”在古文字中互通的,叔夷灭莱有功,其封地在莱,以叔夷之名而名之封邑曰:“夷维,后则相沿变称为夷安”。晏桓子为莱国夷维人,熟知莱国内情,率齐军入之攻下国都,逼杀莱公,晏桓子亦非齐人,叔夷钟俱已言明。以上从鎛钟上铭文(金文)与典籍记载是一致的,进一步证明叔夷与冉子与晏弱为同一人。晏桓子,其祖上为殷商之后裔,故叔夷钟称述远祖为商成汤王。
        关于晏氏起源于晏安之说。黄帝孙颛顼帝,颛顼帝之子老童,老童子重黎,重黎子吴回,吴回之子陆终,陆终第五子晏安。山东半岛至曲阜一带属齐地和东夷地名并称,齐之前、高阳氏颛顼帝时爽鸠氏封地。商代诸侯国逢伯陵、薄姑氏。薄姑氏与四国做乱,周成王灭之。最近在山东省邹城市旅游简介中,提到晏安(陆终第五子),五世孙曹侠封于邾国,晏安第十二世孙大禹封姓曹。晏安确实是曹、朱、颜姓始祖。晏安距今有四千多年,属史前传说史,沒有多少文字记载。笔者今年五月曾赴山東省邹城市晏安封地调研,未获得有关晏氏后裔的资料,有待后人稽考。
        帝俊生晏龙,晏龙为尧臣,属传说史。典籍无详细记載,待后人稽考。
        晏氏並非出于齐国姜姓公族。齐国公族卿主要有国氏、高氏、崔氏、庆氏、栾氏、隰氏等姓。异姓卿族主要有管氏、鲍氏、陈田氏、晏氏等姓。刘斌,徐树梓编著的《姜太公本传》一九九六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。其中;《姜炎氏族支系谱要》至一九九零年止,姜姓氏族支系知者已达七十一个姓,未曾有晏氏。从春秋时婚姻制度考证:徐揚杰先生关于,《 民间婚姻的范围和禁忌》。,提到春秋时民间同族、同姓不能通婚的严格禁忌。《晏子春秋》记載:齐景公因晏子之妻年衰,欲将爱女嫁给晏婴,如晏子出身齐公族,则景公不会有此动议。证明晏氏不是姜姓后裔。况且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研究所所长、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、著名史学家、研究员、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何光岳先生得出的结论:“可见晏氏出于颛顼帝之裔,并非出于炎帝姜姓之裔,齐太公姜子牙之后”。
        大量历史事实证明晏氏起源于黄帝裔孙帝喾高辛氏之子契,称号玄王,至十四世商成汤王,诛灭夏桀,立国号商,亦称殷商。历十四世商纣王,周武王灭纣后, 纣王之庶兄微子开, 开续殷祀,国于宋,详見《宋微子世系》。晏弱称其先祖是商代成汤王,其本人是宋穆公之曾孙,右师之子,出身世卿之家, 子姓。晏弱于公元前609年由宋来齐。宋朝《太平寰宇记》记載:“晏氏郡望在齐郡,春秋时高氏、国氏、鲍氏、晏氏称齐国四大望族”。弱公子婴,谥平仲,婴公子晏圉。次子改平姓,由山东临淄迁徒河南省武陟县,后分支至江西南昌、九江、吉安,又由吉安分支到湖南邵阳,后又由三支分迁到贵州省三都、都匀等地,已有六百余年,繁衍二千余户。还有分迁至江苏无錫, 浙江绍兴等地。
        以上晏氏源流考仅供晏、平两氏宗亲参考,望提出宝贵意见,敬请赐教。

晏 春 林 2008年6月30日
于武汉武昌小洪山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
邮编:430071电话:027-87198854


分享按钮>>【敬告安氏宗亲录】中华安氏网安氏论坛敬告安氏宗亲
>>晏姓历史人物系列介绍(1)—晏 婴